日前,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校考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各高校也结合自身情况公布了校考形式初步方案。今天,王老师就为大家推送这些有代表性的院校的校考方法和大概考试形式。
3月13日,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八所重点艺术院校发布了最新的艺考方案,各校的核心信息如下:
清华大学
学校一方面积极研究科学制订校考工作方案,另一方面,要对各类型招生考试的校考组织进行科学论证,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灵活审慎采用考核方式。 考虑将学生的平时习作、美术类省统考成绩等作为初选条件,学生通过初选后,再在高考后组织校考。
北京电影学院
部分专业取消专业校考,直接按照高考成绩择优录取。适合这种调整方案的专业,通常是强调学生应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与艺术修养,较好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创作意识。此类专业校考内容一般会包括人文艺术常识、命题写作或创作、综合素质、思维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学校会采取比对各省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得出的相对高考成绩排序录取,来保证全国考生高考成绩排序时的相对公平。 部分专业拟调整合并考试内容,减少考试环节,压缩考试周期,延期校考。学校戏剧影视导演、录音艺术、作曲及美术设计类专业招生考试,侧重于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功,多数要按照专业校考成绩择优录取,需要现场校考。还有其他部分专业,目前没考虑好较为成熟的初筛办法,暂考虑继续采用集中校考方式完成。集中校考也要做适当程序调整,拟采用合并考试内容、减少考试环节、压缩考试时间、错峰分场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最大化的减少考生聚集,并尽量将考生在京考试时间压缩在一周之内。 部分专业调整考试方式,以提交视频方式完成部分前序考试环节。将专业的前序考试环节,由现场面试方式改为考生按要求采集考试过程视频并通过网络提交的方式,可以极大的减少进京和现场考试的人数。这样的考试方式对于考生外形条件考察,以及朗诵、舞蹈、演唱、演奏等各类技能型考核项目,基本能达到与现场相当的考察目标。到校现场参加最终环节的面试过程还是有必要的,这也是视频提交方式不能完成的考察内容。视频采录和提交环节不受疫情限制,可以提前适时开展。初筛评分环节亦可按原定现场考试评分方法,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提前完成。
中央戏剧学院
部分专业可考虑取消专业考试,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即考生成绩与所在省一本线的比值)由高到低录取。根据各专业的实际生源要求,将另制定单科分数线。此类专业属省级统考涉及的,考生须获得省级统考相应专业合格证书或省级统考合格;省级统考未涉及或不要求的专业,考生可直接填报高考志愿。 部分专业可考虑调整考试方式,在尊重招考规律的前提下压缩考程。初试统一改为远程考核,考生通过学校本科招生管理系统或第三方APP上传的视频、图片资料,依循本专业的招考规律及标准作为初试选拔的依据。学校将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有关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在充分评估安全性的前提下确定复试时间。学校将对考生递交的考试影像资料制定明确标准,同时严密考试组织、严格考试纪律,确保考生成绩复核及申诉渠道的畅通,为考生做好服务,保障考生权益。 部分专业由于专业特性和学校对生源选拔的特殊要求,将延期组考,并尽最大努力压缩考程。专门制定考试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积极应对,全方位保障考试顺利进行。
北京舞蹈学院
拟调整考试方式与录取原则,减少现场考生人数。经反复权衡利弊,决定取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艺术管理专业和港澳台侨考生的现场考试,并综合使用省统考美术类成绩、视频报送、高考文化课成绩等方式录取。保留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舞蹈教育四个核心专业的考生参加现场考试。 优化现场考试内容与流程,减少现场考生聚集。只保留核心专业能力测试环节,并根据专业选拔特点和内容,将大部分考试环节缩短为一试。考试现场采取分时、分批、分流的方法完成校考,将原计划两周的现场考试时间减少到一周之内全部完成,最大程度减少现场考生聚集风险,确保考生健康安全。 鉴于疫情发展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学校制定了两套工作预案,后期将视情况变化予以选择或调整:一是在湖北疫情还不适于考生外出的情况下,计划在武汉设立现场考点,以视频直播方式完成考试。二是在北京疫情防控还没有缓解的情况下,计划设立1-3个外地现场考点,派出招生考试小组完成考试。设立范围考虑华东、西南和东北地区。
山东艺术学院
部分专业取消校考,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综合考生高考文化成绩择优录取。 积极采取网络视频考试方式,面试类专业初试拟采用系统上传视频方式组织考试,通过初筛减少现场复试人数,最大限度避免考生流动和聚集,防止疫情传播。 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确需组织现场校考的部分专业,按照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适时组织考试,并做好考试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科学安排考试时间,综合考量考试形式、考生人数、考场安排等因素,稳妥审慎安排视频上传及现场考试时间,做到错峰考试,有序衔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安排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
描述本校近几年的艺考初试改革,说自己多么成功、多么有远见: 初试为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 初试全部采用机考,实现数字化考试。 初试考点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 只字未提复试是如何安排的,实际上该校的初试在春节前就完全结束了,并且成绩都公布了。
上海音乐学院
对于音乐表演专业采用“远程网络面试+线上提交视频资料”的办法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路径。 通过远程网络面试、即时互动的考试方式,对考生的专业技能、舞台表现等方面予以考察;同时,考生可以事先根据统一的标准、格式,录制考试规定的曲目视频,提交相应平台,供考官进行综合评估打分,给出初试结果。在此基础上待疫情平稳后,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安排最终校考。
哈尔滨音乐学院
学院拟定4月初组织校考视频初试工作。初试的评审环节与原定校考方案基本相同,采取评委集中评审考生视频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 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技能》科目将改为远程提交视频作品,面试环节调整到复试。音乐表演专业初试演唱(演奏)考试内容不变,形式将改为远程提交视频作品。其中,声乐歌剧和民族声乐方向的伴奏可采取钢琴或者伴奏带形式;西洋管弦方向的考生如果条件有限,可无钢琴伴奏;西洋管弦部分乐件的现场抽签决定音阶环节,改为由考生在该方向招生简章规定的音阶内自选;民族管弦、钢琴、手风琴等专业方向除初试形式改为远程提交视频作品外,无其他变化。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所有方向的《乐理》(一级)考试调整到复试;作曲方向的《旋律写作》和《歌曲写作》笔试科目由初试调整到复试,《专业面试》科目的“钢琴演奏”和“民歌或戏曲片段演唱”由复试调整到初试,远程提交视频作品,拟取消面试环节的“专业常识问答”;合唱指挥方向《声乐演唱》和《钢琴演奏》采用远程提交视频作品方式。 学院将根据疫情情况,拟定于4月末或高考结束后组织视频复试工作。音乐学专业《音乐学基础知识》和《命题写作》笔试改为适合提交远程视频作品的考试形式或者视频现场问答形式。音乐表演专业演唱(演奏)科目改为远程提交视频作品或现场连线视频。其中,声乐歌剧和民族声乐方向的伴奏可采取钢琴或者伴奏带形式;民族声乐方向的《形体表演》和《朗诵》科目以视频作品形式提交;西洋管弦方向的考生如果条件有限,可无钢琴伴奏;西洋管弦打击乐取消视奏环节;民族管弦方向取消视奏环节,改为自选一首技术型练习曲或技术型乐曲片段(不超过三分钟);钢琴、手风琴等专业方向除复试形式改为远程提交作品外,无其他变化。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作曲方向的《和声》和《器乐曲写作》笔试科目改为适合提交远程视频作品的考试形式或者现场问答形式,《专业面试》科目的“钢琴演奏”和“民歌或戏曲片段演唱”由复试调整到初试,提交远程视频作品,取消专业相关常识问答环节;合唱指挥方向的《和声》笔试科目改为远程视频考试,《指挥》改为提交远程视频作品,考生须按考试曲目要求,由指挥“双钢琴”改为考生本人用钢琴弹一遍,然后再边唱边指挥一遍。乐理、视唱、听音(含一级、二级)改为远程视频考试。考试形式为视频现场问答形式。